我要安全的路

2011年11月14日 星期一

文◎黃瀚緯(企管系100級)


今年六月初東海學生在二校區往東別的慢車道上,遭闖紅燈的駕駛撞擊,發生一死一傷的嚴重車禍;而十月八號又在玉門路與福科路交叉路口發生了連結車擦撞機車的事故機車騎士當場死亡依過去的經驗來看,市府面對頻傳的交安問題,作為通常僅止於加強取締、交安宣導、現場會勘等例行作法,並提出「交安事故多是肇因於用路人違規行為」的說法;而今年初更企圖以封閉外圍牆人行道的方式,禁止同學在上面騎車。

這些論調頗有將交通問題化約為用路人守法態度不足的意味,而「加強執法」等一時之政令措辭,屢屢出現在地方政府的交通問題回應中。而這些意外,真的是「國人缺乏交通公德心」嗎?

東海周邊交通混亂的根源
騎機車上下學的同學大多都有些共同經驗,首先是,尖峰時段湧入大量的機車,據本刊實地調查的結果,尖峰時段有1600多台機車流量,湧入中港路慢車道;此外全國最大的待轉區卻不敷使用。然而我們要問的是,學生對機車依賴的原因又是什麼?

東海自1970年代之後學生人口逐漸上升,校園早已無法滿足大學四年集體住宿的理想,學生住宿因此往東海別墅、瑞聯、藝術街等周邊社區擴散;又台中普遍缺乏便捷而有效的大眾運輸規劃,往往導致一旦外宿居所與學校的距離超過了步行可及之範圍,學生別無選擇,只好以機車作為交通的方式;然而東海周邊鄰近台中工業區,因此常出現與聯結車、砂石車爭道的險境,更使得校園周邊交通處於混亂與危機四伏的環境當中。

最重要的是,以房地產稅收與抵押地拍賣為重要收入來源的台中市政府,總是積極地力排眾議開闢道路,並聲稱得以舒緩交通幹線的流量。然而在許多城市的經驗當中,發現路開到哪裡,車就塞到哪裡,停車位不足等現象,使得交通更加混亂;而製造了更多車流量的同時,在交通治理與公共運輸的規劃上,就很少見到市府拿出開路時的魄力。此種只看重資本開發意義,卻缺乏公平合理概念的交通政策,才是構成交通混亂現象的關鍵因素。

        而最近,雖然市府已提出搭乘公車八公里免費的方案,試圖刺激大台中大眾運輸的使用量,來向中央爭取興建捷運,但如果未將班次與節點路線擴增,提高使用大眾運輸系統的便捷性,仍然無法改變台中市民的輸運習慣,以及因小型運具過多而導致的交通混亂。


我們現在可以做些什麼
面對這盤根錯節的交通問題,現階段大家還可以做些什麼?首先,在外圍牆事件之後,東海已向市府提出公車從校內至周邊社區的路線方案,在此也大聲呼籲此案可以迅速通過,以紓解過多小型運具造成的交通壅塞;再來,尖峰時段校園周邊幹道瞬間湧入的機車量暴增,也提高發生事故的風險,如果能增加在校園內的滯留機會,讓學生中午或空堂之間能有多待在校園裡頭的意願,可大大縮減尖峰時段車流量,減低風險。

學校近來雖已增加這方面的設施(如角落習齋),但多以讀書閱讀為主,少有以交誼聊天為主的空間;另外許多腹地較廣的大學,如美國馬里蘭大學、台北淡江大學等,也著手推動夜間共乘制等來彌補夜間公車班次較少的配套方式;最後,可以在校區附近加增測速照相機,以嚇阻駕駛者勿開快車,降低事故發生的機率。

總結來說,關於東海周邊交通的問題,如果是偶發的單一案例,還可以說是個人騎車不小心來解釋,但問題是,東海周邊交通意外卻是接二連三的層出不窮,恐再難以用此理由搪塞過去。而在上述的分析當中,我們可以很明確的發現是與大眾運輸系統的不健全有關聯;而解決方式除了市府以及校方要努力外,更需要身處大台中的我們努力監督與關心。最後,多數的同學以及市民,只想在台中這塊寶地生活得光明、生活得安全、生活得沒有恐懼,並希望這樣的悲劇不要發生在我們身上。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