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費與大學生所面臨的世代壓力

2013年2月3日 星期日



文◎周倩如(社工系98級)

什麼是高學費?

     什麼學費是高?什麼學費是低?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不一樣的標準,但我們在這裡所指的高學費,即是所謂的「使用者付費」:讓大學將其辦學成本,直接的反映在受教育者的身上,所有辦學的一切開支,都由學生支付。

「誰」提出收取高學費?為什麼?

     各所公、私立大學,面臨逐漸攀升之物價、人事成本的上漲,紛紛向教育部提出調漲學費的呼聲,更有甚者提出「核備制」,也就是學校若要調整學費,只要與學生「充分」溝通,便可以不經教育部學雜費審議小組的許可,自行調漲學費,將調漲學費之權力下放到各校,使各校依照各自辦學特色、內容、需求而對學生收取不同費用,將「使用者付費」的概念提升到極限,也成了高教可以不斷提高自身收取費用的「合理」藉口。

     但,大學校園中真的能與學生「充分」溝通嗎?無實權的學生會?由學校主導的校務會議?學校與學生本身就是一權力不對等的體制,敢問今天學生如何拿出實權與學校「充分」溝通?若沒有對等的地位,當校方利用其優勢漫天開價時,學生又怎能拿出相應的權力對抗學校這頭剝削自己的巨獸?

現在的學費「高」嗎?

     雖然台灣政府往往「自豪」於台灣大學高等教育經費相較於美國、日本、香港、新加坡等都是最低;但同時,台灣教育經費佔GDP比重卻在眾多國家中都是最低,政府挹注於高等教育之經費較其他國家更少,也造成學生必須自付高額學費的現象。

     可是,台灣政府卻忽略了台灣社會中收入多寡與消費水準的重要性。根據行政院主計處之統計,2011年度,家戶年所得平均約90萬元,若是將家戶所得分為五個級距,位於所得最低之家庭年均收入僅有29萬元,然而現今的學費,在公立大學年均學雜費為五萬八千元,私立大學則更高達十萬元,若再加上住宿費、生活費……等,一名私校大學生每年在學之成本就達二十三萬元,家中若有一名私校大學生,將會佔去家中所得的七成,其他家人將無以生存。

     並因為貧富差距不斷擴大,使得弱勢家庭可以提供子女教育資源與機會也低於相對有錢的中產階級,因此在公立至上的台灣,富人子女也紛紛搶讀公立大學,又相對的讓弱勢家庭必須承擔更多的學費負擔,面臨如此龐大的學費,除靠學生本身打工賺取生活費以外,就只能倚靠辦理就學貸款,延遲償還債務,但也迫使年輕學子在剛踏入社會時就面臨近百萬債款之壓力,不僅對其當下生活所得造成重大負擔,面對未來成家立業之路更顯艱辛,弱勢者勢必陷入經濟、教育的惡性循環。

大學教育的「必要性」?

        學費如此高昂,為什麼我們仍要堅持上大學呢?在資本主義、這個學歷掛帥的年代裡,不難看見各式各樣的徵才廣告中,在學歷的欄上總有著:「大學以上」、「大學畢」這類字樣,縱使徵才廣告看似多樣,但都殘酷地透露出一個社會訊息:「你必須要念大學」,年輕學子們若是不念大學,這些求職的限制,將使其無法找到一個更好的工作機會,陷入經濟中的弱勢,而資本主義的剝削又再度重演,成為難以翻身的一群。換言之,念大學對現在學子早已成為一個「不得不」的選擇。

     然後在歷經九○年代的廣設大學後,台灣的大專院校目前已高達163所,也造成大學生滿街跑的獨特現象。即便「上大學」看起來是如此容易,但如前所述,國立大學學費的開支較少,成為許多學生競相追逐的對象,而教育資源弱勢的學子,可能僅就讀私立大學、辦理貸款,而在出社會工作時,卻也因為學歷不如國立大學名號的光彩,造成求職上的困境,弱勢的學生在學歷、在經濟上都受到社會的雙重剝削,無法透過教育達到階級流動的效果;當初廣設大學的美意早已蕩然無存。

「誰」從中得利?

  然而,學校所培育的學子們,汲汲營營地投入了職場,為企業提供了優良的人力資源,企業得以使用大學畢業的學生,卻不必為這些高品質的人力付出一分一毫:學生自付成本就學,而企業卻坐享其成。
       
     由於廣設大學導致大學生增多,企業得以用低廉的價格聘僱大學生。而根據勞委會針對企業聘僱大學畢業的社會新鮮人起薪僅有26,577元,相較於十三年前初次調查時,少了885元,企業不僅使用高品質的人力,更投機的降低了使用人力的成本,而這些成本正是轉嫁於我們自身所給付的學費而來的。
       
奪回屬於我們的權利

  那若依照本文最初所論述的「使用者付費」邏輯,大學教育的使用者就包括了政府、企業以及受教育者三方面,而教育的「成本」應該由這三方面共同負擔。

  政府應對企業徵「資本利得稅」,藉由公權力的介入,重新投入教育資源,擴大教育經費,來達到「低學費」之盼望,不僅減緩學生就學困難、政府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更藉由資源的平均分配,達到教育機會更加平等落實,促進階級流動之願景。

     大學教育理應是啟發我們自身的潛能,追求卓越,更進一步培養個人有獨立思考、思辨學問、明辨是非、自我學習的能力。但現在的大學教育,過度強調培養職業能力,讓我們失去思考的能力因此盲目、無法了解為何受到壓迫,也漠視自己的權益,如今,我們所握有的權益即將被剝奪,看清楚誰是迫害你的元兇,該是站出來為自己奪回屬於我們應得的權益了。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