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工作坊的起源、理念、未來

2010年9月9日 星期四

文◎洛書


人間工作坊是什麼?為什麼叫做人間工作坊?

東海人間工作坊是一從野百合時代之前便已創立之異議性社團,之所以叫做「人間工作坊」,乃為當時學校對異議性社團創立百般刁難,故隨便扔一個沒什麼意味的名字,在二十一年後的現在,回頭看人間工作坊這個仍然未能讓人望文生義的社團名稱,在解釋的麻煩中,也應有些驕傲。

人間工作坊在學校的登記社團類型為「服務性社團」,但不同於傳統型態的服務性社團,我們以關懷社會為宗旨,希望以我們的努力對社會做出一些回報,亦即,我們的「服務」對象是弱勢、庶民的立場,並結合理論架構對社會做出反省批判,分析其中問題原由,實際以具體的行動加以改造。

做為一個學生社團,我們相信校園是整個社會的一部分。基於對整體社會結構的認識,二十年來,我們長期投入關注東海校園公共議題:反對高學費、教育商品化、校園民主改革、校園空間運動…,也對社會運動保持參與:反對中部科學園區、聲援馬公高中學生、九二一災後重建、反勞動派遣、美濃反水庫…等。


對校園民主的理念堅持


民主的運作不僅是投票選舉,其本質是權力的制衡以及參與(監督),目的在於保障權利不被侵犯,若無制衡與參與決策權,則無法保障權利。民主運動須透過觀念的推廣,並依當下的條件建立適當的制度,才能形成持續「制衡和參與」的文化,並由文化繼續推動制度改進,互相不斷進步。

校園決策如果只由行政人員、教授等人執行,身為受影響最大的學生僅有建議權,決策便難以完全符合學生期待,如東海校方未積極與地方政府解決交通安全問題,收取校內公車費用,變相外加學費等。校園民主的目的,在於確保教育的品質,包括教育方式、教育成果、硬體設施、生活環境等,以免個人的權利遭到侵害。校園民主的本質是行政人員、教授、學生都擁有合理修正教育品質的合法性,並且存在適當的參與機制。校園民主只有透過師生持續不斷的積極爭取和參與才能成立。

除了增進教育品質等物質基礎外,民主還必須建築在「共同體意識」上,若沒有相同的文化並且彼此認同,就無法形成群體的歸屬感。以東海校園來說,便是「我們都是東海人」、「以東海為榮」的「東海意識」,只有擁有共同的價值觀和願景,才能進一步打破眾人對於公共參與的冷漠習性,積極參與公共決策,讓東海變得更好,而東海變得更好也可以更加促使眾人認同東海意識,達成良性循環。

未來的一年

在新的學期中,上半學期我們將會對社員(看完這份刊物後,有意認識、加入我們的您),安排社會公共議題的討論訓練,舉凡勞工、高房價、環保、公平貿易、校園民主都可以是討論的話題,同時安排短講、撰寫新聞稿等訓練,進可以使社員在提昇獨立思考、批判能力以及技能學習中回饋社會,退可將這些能力用在接下來的人生,為社員開啟另一扇窗。在此同時,下一期的<東海觀察>也將出刊。

在能力初步訓練後,我們將會舉辦跨社辯論賽,辯論現今社會重大議題,在比賽中打實基礎並提昇能力。期中考結束後(當然,在那之前期中進補是少不了的) ,我們將擇大埔、二林等社會議題發生地實地走訪,並做議題討論,而對應期中考前的辯論賽,期中考後的重頭戲便是東海專題採訪,我們將擇一項東海議題或現象,做採訪、文件分析等工作後,出一份專題特刊。

當然,在社內活動的同時,我們也將不定期邀請外來講師舉辦自由參加的議題講座,如邀請青年勞動九五聯盟談打工族權益問題、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談環保與白海豚保育等,議題多元有趣,敬請期待。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