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東海觀察第七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東海觀察第七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東海觀察第七期目錄

2010年5月21日 星期五 0 意見

文◎東海觀察編輯群
候選人政見採訪二十問(下)

文◎東海觀察編輯群

文◎東海觀察編輯群
文◎東海觀察編輯群
文◎東海觀察編輯群
文◎葉守禮(東海人間工作坊幹部)



發行聯絡人:郭書瑋 0917-622383

對「校園民主與學生自治」的反省與重建

2010年5月20日 星期四 0 意見

文◎東海觀察編輯群

每當時序步入四、五月,各大學院校的學生自治組織紛紛進入改選籌備期。此時節雖為校園中的「選舉旺季」,但據筆者見聞,姑且不論某些大學甚至出現無人參選的冷清情境,除了親身參與學生自治組織改選工作的學生外,一般學生對學生自治組織改選的關心程度與人數,恐怕一個系所用十根手指去算都嫌多了。

若按八0年代台灣學生運動工作者對「校園民主」的普遍理解,學生自治組織改選在實現校園民主的過程中乃是極其重要的實踐項目。但當前學生自治組織改選的冷清現狀便足資證明:若非具有校園公民身份的學生們人人對校園民主心存拒斥、自願拋棄公民權,便是過去以來對「校園民主」的界定論述及實踐方式中,存在著某些至今仍未除去的錯誤。

「校園民主」的本意,即以校園為範圍、以全體教職員生為參與者,貫徹實踐民主的基本精神,也就是經由所有利害關係人共同平等參與的民主討論,決定公共資源——尤其是財政——的籌措取得與預算編列、分配使用等,並透過決算權的行使或其它方式,監督前述公共資源能夠被如實地按預算編列方式執行使用。

政見後續追問-二號候選人

0 意見

問:第一題,有沒有一些具體的事件或是經歷讓你被打動呢?

答:希望東海同學能夠看到學些什麼,可是我所看見的學生會是真正有在用心付出,無悔奉獻的生會的付出,因為東海的學生,多數人都不明白學生會在做。

問:第七題,不去作不該做的事,什麼是「不該做的事」?這樣問好了,由誰來決定什麼是「不該做的事?」

答:社會有法規,校方有校規,違反法規跟校規的,便是不該做的事。

問:所以你在回答中提到的「法律」包含了國家法律與校內法規囉?

答:是。

問:看起來這題的答案是「違反校規的事情,學生會不應該做」但是如果爭取權益時違反法規呢?跟第十一題的回答似乎也有點矛盾?

答:第十一題有說前提是要先通盤了解。如果真的是應當爭取的東西,當然就是要在任何可以發聲的管道出聲,我會尊重他們的想法。學生會要促進學校和諧氣氛,所以當然是要出來進行雙方溝通,合情合理的狀況下,進行公聽會,給兩邊述說自己的一個場合。

政見後續追問-一號候選人

0 意見

問:第四題,所以你認為現在的政策決策過程,是普遍學生無法了解、也是無法參與的囉?
答:是。因為沒有平台,訊息也不公開,普遍學生無從得知。

問:對學校行政說「學生會長一學期行政會議沒出席幾次」這樣的說法呢?

答:這是學生會長怠職,除了要參加,還要提建議案,連會議都沒參加,還談什麼會為同學權益好好把關?

問:第六題,你認為現在的行政人員普遍是友善的?

答:我說的普遍友善,指的是行政人員不會隨便兇學生,很少有行政人員直接兇學生的吧。但是「拖」學生的倒是很多。

候選人政見採訪二十問(下)

0 意見

11、 請問你若當選,未來若校內有異議性活動(如前幾年反高學費、反中科污染),你們會採取怎樣的態度?

一號陳聖鏗:
支持,同學們生活在東海,為同學們爭取應有的福祉,本就是學生會該做的事情。更何況學生會有大筆經費來自於同學們繳交的學生會費。

二號張奕揚:
對於異議性活動,會先深入且廣泛的了解,提供異議性社團團體必要的支援,甚至是全力的支持。民主社會進步的原始力量就是持續不斷產生的「異議」、「衝 突」,多元的意見都應該要被尊重,而不應被刻意打壓。身為學生的代表力量,該做的事情就不會退縮,該支持的就與以支持,學生會有這個能力、也有這個責任讓 他們當作靠山。

12、 請問你若當選,未來與學生議會之間的關係會是如何?

一號陳聖鏗:議員人數眾多,學生會應主動與議員溝通,傳達施政理念,尋求議員認同。此外,我也希望學生議會能多監督學生會施政,以避免學生會方向偏差。相信只要施政能夠讓議會認同,定能同心協力,為同學們創造更好的服務品質,也創造更多屬於東海人的福祉。

二號張奕揚:
學生議會相當於學生會的立法院,負責學生會的法規訂定與修改、總體預算之審議、監督學生會業務運作。學生議會與學生會,關係屬平等地位。學生會代表學生進行行政運作,學生議會代表學生監督學生會運作。唯有正向、有效能、有效率的互動運作,才能替東海學生取得更大的福利。

候選人政見採訪二十問(上)

0 意見

第二十二屆學生會會長選舉活動,將於五月十九日進行投票。為使所有關心校園民主的同學能有機會更進一步了解──兩位參選候選人對學生自治有何看法,提出的政見如何兌現,往後將從什麼方向帶領學生會,使同學的校園生活能擁有更多資源、更多發聲管道。

於此,人間工作坊特地發行此份選舉特刊,希望能站在公正的立場,比較兩位候選人在「公開政見」背後真正的弦外之音。

本刊除了是唯一對候選人政見做完整的採訪與後續追問的刊物外,同樣也將檢視東海的「學生自治」與「校園民主」,也觸及選舉的行政規劃與選委會運作。

此採訪問題集候選人有權不全數回答,未回答的問題將標明「本候選人略過此問題」



對下一屆選委會的一點點建議文

2010年5月19日 星期三 0 意見

文◎葉守禮

    作為一位關心東海學生自治的熱血青年,我對於二十三屆(99學年度)的學生會選舉委員會(以下簡稱選委會)有著非常強烈的期待,至少就一個熱血青年慣有的樂觀主義立場來說,我認為下一屆的選委會非常有機會獲得巨大的進步,只要他們願意進行某些思考上的突破,試著將選委會當作推動東海校園民主的重要舞台,而不是僅僅將學生會選舉業務當作無可迴避的惱人負擔。

    這裡當然不是要抨擊今年的(二十二屆)選委會辦事不力,他們都曾是負責幹練的學生幹部,並且對於學生自治事務有半年以上的經驗(謹遵學生會法規),而且還身兼二職(分別來自學生會、議會、系學會與學生社團),本身忙的不得了,更別提選舉業務不但瑣碎又繁複,還十分敏感特殊,一點點疏漏就會引起各界撻伐。我認為東海的每一位同學都應該對今年的選委會成員抱持敬意,他們不見得比前二十一屆差,何況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往事已矣,我們談談未來。至少就一個基礎面來說,我沒有任何理由相信下一屆的選委會也會因為印刷廠的延誤,讓「選舉公報」(內含各選舉人的政見與資料)的發佈延遲整整三天,弄得灰頭土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