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柏均(法律系100級)
今年6月21日,陰冷的烏雲籠罩著天空,期末考的壓力更隨著飄飄細雨落在同學的肩上。約莫二百個黑衣人,手持黃色布條,綁上「we gonna fight」的頭巾,包圍校長室。為的是什麼?為的就是保護東海的傳統「梅花鹿」,維護程序正義以及要求校方對於空間的整體規劃,僅此而已。
東海環境保衛聯盟的催生
起因是因為美術系舊工坊不符合勞安標準,校方打算在二校區建設新的美術系工坊。但校方在未完善的法定程序下顢頇地選定新美術工坊的建設位置,而地點就在歷史悠久的鹿舍旁。
於是畜產系、食科系及人間工作坊等自發性學生與團體,組建東海環境保衛聯盟。對於學校東拼西湊、缺乏整體規劃的開發,表示抗議。以及展現新一代年輕人對於自身事務的關心和行動。
校方顢頇,罔顧學生權益
校方不僅侵害畜產系及食科系學生權益,對於小鹿來說,更是埋下一顆不定時炸彈。回首東海大學的鹿舍,曾是台灣梅花鹿的重要復育基地,而校方卻獨斷獨行地選在離鹿舍不到20公尺的位置興建工坊。然而,施工時和營運的噪音都會嚴重干擾到鹿群的繁殖和生活,更不用說蓋好後帶來的人潮,將可能使母鹿造成配種困難,甚至難產死亡的慘劇。若美術系工坊在該處啟用,顏料、廢棄物以及粉塵,都將會嚴重影響畜產系及食科系的食品加工廠的環境品質。
雖然校方立意良好,但身為當事者的美術系,也被校方無視其身體健康的保障,若產生人畜共傳的疾病,誰要來負責呢?
臨時動議,過議案的好幫手
然而這些粗糙的決定是如何產生的呢?去年3月的第191次校務會議上,約有200多位來自各個科系的師生參加。臨時動議時,總務長卻在絕大多數老師「完全」不知情的狀況下,迫使老師們倉促做決定,最終還是以「37票對20票」沒有過半的情況下(實際投票數57票),直接以相對多數通過此案,完全缺乏校務代表的同意基礎。
口耳相傳,變學校公布欄
而校方的建設程序中也幾乎排拒學生的參與,這時我才知道原來學校的重大事項只能靠「口耳相傳」來公佈;甚至帶頭違反校內法規,重大工程原應至少舉辦兩次公聽會以上,但這次僅在學生最沒時間參與公共事務的期末考週,舉辦一次公聽會草率帶過。而公聽會上卻令人覺得像是建築設計發表會一樣,似乎一切都已拍板定案,毫無改善溝通的機會,也完全沒有給予配套措施。
缺乏規劃,就隨便亂劃?
一直以來,東海大學都是一處風景宜人、擁有美麗且完整的校園景觀。但是自七年前將部分牧場地帶開發為第二教學區後,卻總是在沒有整體的規劃下,頻頻動工,一旦缺乏空間,便用「喬空間」的方式大興土木,這樣的開發模式加速了景觀的破壞以及製造出與校區格格不入的景色。
然而,此次包圍校長室進行抗議行動,是為了捍衛鹿舍,要求校方暫緩建案,重啟協商,並呼籲校方重新舉辦公聽會,說明工坊選址理由與校園規劃事項。但是我們並非盲目地反對美術系興建工坊,也非全盤否定學校對於校地的所有開發,而是希望學校對於空間的利用有明確的規劃及校園景觀能取得適當的平衡,再次透過民主方式,讓校園的主體都能夠了解並參與校園開發的過程。
參與校園,從你我開始
回顧這次學生的自發性行動,我認為最重大的意義,是近來的學生對於自身處於不公不義的狀態中,有所成長,不是只會冷眼旁觀,然後受害時自怨自艾。
而是學習組織反抗相較之下的大鯨魚(學校),透過組織引領學生參與社會實踐,也讓我們具體的感受到,我們每一個個體都如同小蝦米般地渺小,但只要我們肯團結起來,就不再只是個幼小的個體,而是有機會打破結構的限制,獲得改變的機會。
關於人間
「東海人間工作坊」是一個剛過了二十二歲生日的異議性社團。
以知識為本,以批判為手段,以改變為目標。固定關心校內議題與社會公共議題。
舉凡交通、學費、打工、環境、升學…各種不合理的現象都是我們關心的目標,我們參與了東海的無數事件,創造了東海的無數歷史。
東海觀察
東海觀察的意思並非「觀察東海校園」,而是「以東海為基礎,觀察社會」。
意即,這份刊物雖然是東海人的刊物,但它所涉足的議題範圍絕不僅限於東海校內,而是以東海人的觀點來對校內校外的整體社會做反省、批判、並經由刊物的傳達來實踐。
我們並不主張所謂的客觀中立,而是提供各式各樣的觀點與批判,我們相信經由校內外公共事務的介紹,可以提昇東海人的社會參與。
例行活動
我們必須主動,讓壓迫成就自己成為不受支配、昂揚自主的公民,並冷靜且意志堅定的攜手突圍。期待對於公共議題懷抱熱誠的你/妳能一同邁向這條追求理想主義實現的道路!
本學期社課固定每周二19:00於人間工作坊社辦(C大樓地下室,校友會館對面)
歡迎蒞臨翻桌指教。
幹部介紹
人間工作坊乃一極為注重組織培力的社團。我們有一套完整的視野與技巧訓練過程,並透過各種實際運動的參與更深地理解社會,看到更多不公義。
幹部均經過至少一年的參與,透過刊物、講座等持續在東海發出非主流的聲音,以知識與經驗作為武器,真正以東海為基地,透過人間,改變這個並不美好的人世間。
東海事記
二十幾年來,我們參與了東海的無數事件,創造了東海的無數歷史。而我們的歷史,便是東海不斷追尋開創性過程中的一面鏡子。且目光向外,照出並改變台灣社會的結構傷痛...。
這個既存的環境永遠是不完美的,問題是永遠存在的,因此我們的探討也就是「未竟」的。只要東海和台灣的歷史還繼續往前進,這個「未竟的探討」就會不斷持續!
行動圖像
我們在這塊土地上行動,真實的開放自己對於歷史的感覺,思考如何從龐雜的歷史之中重新看待自己,和台灣社會各個角落裏頭的人群產生關係。
除了當下的互動,人間盡可能完整地留下光影足跡,而記錄、呈現的過程中,也許又會產生另一些關係、另一些可能...。
歷史是很長久的,在裏頭把自己成長階段的每一步走踏實了,它就不會消失。
為了守護而怒吼-美術系工坊事件
聯繫我們
0963-493884
huberthsu25@gmail.com
貼到臉書
請您發揮舉手之勞,輕點右上角。
捐款資訊
郵局代號:700
帳號:0021057 0356440
戶名:東海大學人間工作坊許洧誠
捐款後請於網站任一文章回文告知我們(或寄信給我們),我們將於下期《東海觀察》公開感謝您對東海關心公共議題社團的支持。
東海觀察(電子書)
Labels
- 2009廢落盟 (22)
- 2011工業區空氣汙染事件 (1)
- 2011寒假外圍牆事件 (10)
- 中港路交通問題 (18)
- 公告 (2)
- 文章轉貼 (1)
- 東海觀察第七刊 (7)
- 東海觀察第九刊 (9)
- 東海觀察第二刊 (7)
- 東海觀察第八刊 (5)
- 東海觀察第十一刊 (7)
- 東海觀察第十二刊 (8)
- 東海觀察第十三刊 (10)
- 東海觀察第十五刊 (8)
- 東海觀察第十六刊 (11)
- 東海觀察第十刊 (5)
- 東海觀察第十四刊 (7)
- 東海觀察第三刊 (6)
- 東海觀察第五刊 (5)
- 東海觀察第六刊 (6)
- 東海觀察第四刊 (5)
- 社團活動 (33)
- 校內法規 (3)
- 站務公告 (7)
- 歷史 (18)
- 營隊與工作隊 (6)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