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大學生的高交通事故率問題—難以仰望的台中大眾運輸

2008年6月29日 星期日

近半個月,弘光、靜宜、東海大學三校學生,相繼針對中港、中棲路周邊的學生重大傷亡車禍舉辦連署,起而要求政府積極改善交通問題,並訴求周邊幹道交通的實質改善。

事實上,長期以來大學生依賴機車通學的現象,早已是台灣交通問題根源的一環。十八、九歲的機動車輛依賴,形塑了成年後的交通使用模式。同時,年輕族群的機車騎乘習慣,不只造成了滿街機車亂竄的混亂狀況,也是交通高事故率的主要原因。


「一年抓一個」


依據教育部公布的「大專學生交通事故原因分析與預防策略計畫」指出:「大專校院學生交通意外死亡人數與比例明顯高於其他學制,為學生交通事故死亡的主要層級」。再細究其統計數字,會發現大學(專)生的每年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校比」竟然逼近,甚至還超過一。也就是說,每年每校就超過一個學生會死於交通事故。車禍傷亡成為大學生求學過程每年皆夢之靨。

機車依賴之源
一般而言,台灣的大專院校外宿學生比例甚高,尤其是私立學校,校地有限又必須大量招收學生累積盈餘,住宿在外通學者常是上萬之譜。

台灣的都市卻又普遍缺乏便捷而有效的大眾運輸規劃,往往導致一旦外宿居所與學校的距離超過了步行可及之範圍,學生就唯有以機車通學作為權宜之計,並在處處危機的道路上自求多福。事實上大眾運輸的缺乏,才是學生依賴機車交通的主因。

難以仰望的大眾運輸


以事件的焦點中港、中棲路為例。學生在連署中提出了畫設公車專用道的訴求,希望藉此實質提升公車的便捷度,且一併將公車、汽機車分流,解決周邊幹道的混合車道問題。

面對此訴求,台中市府官員卻抱著敷衍的態度,試圖避責。除了交通處長祁文中對媒體表示:「學生訴求的恐有困難」。更有甚者。依據東海學生會長轉述,市府官員到東海大學進行座談會勘,與公共運輸業務相關之科長竟以向中央爭取捷運藍線為由,來搪塞學生的公車專用道訴求,並表示:「公車專用道不是沒有再進行規劃,但市府還要爭取中港捷運(藍)線,只是要等年底確認捷運是否補助後,才好正式公布」。

細想交通部既然早在1999年即已決定優先開闢的文心(綠)線,作為高鐵的轉乘。日前交通部次長也才對於捷運財務問題公開叫窮,連文心線年底是否動工都還是個未知數,此刻說要期待中央將再補助一條捷運線,看似緣木求魚,實際上盡是推託搪塞之辭。

回顧台中市的交通預算分配,會發現公車轉用道等規劃早已進行,只是市府對於改善公車運輸系統始終保持不積極狀態。2001年、2003年,由交通部委託鼎漢公司分別完成的公車專用道與BRT的相關規畫,最後竟是以地方財務問題為由作罷,停留在紙上作業。

而所謂的地方財務問題,實質上根本是道路開發掛帥的心態作祟。以房地產稅收與抵費地拍賣為重要收入來源的地方政府,脫不開與地方派系利益的糾葛,總是積極的力排眾議畫設闢建道路。但是在大眾運輸上就很少見到市府拿出開路時魄力。依據2001年的公車專用道路網的可行性評估,其建設預算估計僅需1.4億元。但是市府卻寧可每年撥出有如鐵板一塊的七億元交通預算大肆開發道路,也不願花小錢改善公車品質。焉知公車也是大眾運輸發展的必然一環,而大眾運輸的發展才是交通問題解決之鍵。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