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的第九號行星」-光不可及的第二校區

2010年10月28日 星期四

文/王耀辰(企管系99級)

西元前三百多年亞里斯多德提出「地圓說」人們開始不孤單自居
西元1543年哥白尼提出「日心說」人們開始轉移世界觀點
西元1776年牛頓提出「萬有引力」人們開始對陌生產生興趣
西元1978年九大行星被提出人們開始積極正視宇宙
西元2006年冥王星被踢出九大行星人們開始漸漸遺忘

再見!第九號行星
西元2007年 東海第二教學區正式啟用東海大家庭開始疏離
西元2010年 東海二校區宿舍正式啟用

你是那裡的東海人?
五十五年來,東海我們這個大家庭一向以博雅精神傳承著如今我們卻面臨到前所未見的景象,「你是那裡的東海人成為你我之間的嫌隙。

第二校區的機能越來越完善是不是就像電影裡的幽浮懸浮在夜空中投下一束光芒就能把一切事物從地面蒸發掉?東海大家庭一半的成員就這樣憑空消失各自圈地活在自己的小宇宙間我們引以為傲的共同互助生活早已破滅剩下的是眾多的「想當初」在每個東海人的腦海裡悠悠蕩漾那年的泛黃記憶兩個世界的對談你是那裡的東海人?黃昏陽光灑落的路思義教堂晚禱我們的東海大家庭。


其實第二教學區的開闢不只在學長姐間成為一大話題也在我們彼此間留下不少誤會例如者曾對第一教學區的學長姐進行訪問得到的結論是第二教學區很偏僻甚麼都沒有要不是有課在二校區不然沒事是不會下去的!而且據說宿舍剛剛啟用問題一大堆總之不是個會讓人嚮往的地方似乎這就是所謂的誤解所在上校區的人對下校區不瞭解只有片面的印象而已因此有種憐憫下校區學生的觀感在。

然而對下校區的學生而言卻是完全相反的回覆例如下校區學生認為管院建築物十分美觀課桌椅新穎上課又有冷氣可以吹餐廳也就在附近雖然還比不上「紅林餐廳」,卻是有個很好的雛形宿舍簡單俐落大方雖然住宿稍貴些卻有冷氣吹且隱密度十分足夠與上校區男宿15棟(公車經過往往可以把裡面看光光)相比第二教學區是比較幸福的並且歡迎第一校區的同學下來管院參觀上課!」

同樣生活在一所學校,上校區的人憐憫下校區,下校區的人也憐憫上校區,在一所學校竟存在這般不正常的「善意」,恐怕上下校區同學們的互相理解真的遠比我們想像中的不足,而對彼此的生活也缺乏認知。而這樣的理解差距正在逐步擴大,所以第二教學區的開發勢必不只是我們這屆的問題且還會繼續延伸下去

危機亦是轉機
然而教學區的擴大不一定是壞事倘若在一校區與二校區之間架設一個良好的橋樑供上下校區的同學共同參與相同的課程便有機會聯繫東海大家庭的情感交流若再加上把「東海湖」「東海牧場」稍稍改善使得二校區不只是有教學機能更兼具休憩機能讓上下校區的學生自發性的親近第二教學區便可以打破「第二教學區=偏遠蠻荒之地」 的看法這些我想不只是學校學生也會非常樂見。

當然,要促進兩校區的連結,方便的交通也是不可少的。目前的校內公車一趟收費五元,甚至還有「月票制」,而校方蓋新校區多收學生以賺取學費,卻將理應包含在學費中的移動成本轉嫁給學生,這是完全不合理的,公車廢除收費應是打破交通藩籬的第一步。另外當前統聯大巴士離峰時段幾乎無人搭乘,尖峰時段又因班次過少而塞爆,若在中程規劃中能夠逐步因地制宜,改成密集班次的小巴士,或許更符合學生需求。

而在此,筆者也提出一個未來的規劃想像:由於東海大學坡度約5%(姑且以文理大道計)除了特殊路段,其實並非太陡,但目前東海校園設計並不適合騎車,若能興建友善且坡度平均地單車道,甚至由校方出借單車,都是主張「節能省碳」的東海值得追尋的方向。

東海大學雖不像其他大學把各年級各系所學生通通打散住在同一間寢室以增進學生眼界而選擇把同年級同系所的學生安排在同一宿舍便是因為要促進學生間相互交流的感情

然而,若只是促進系上交流而不與他系有所接觸,便像九大行星般,把文學院、理學院、工學院、社會科學院、農學院、創藝學院、法律學院、博雅書院、管理學院,拆成九個不同的世界,若不加警惕,後續的發展則不待多言。

1 意見:

  1. 企管二B 陳柏瑞 提到...:

    我覺得對東海有這樣子的見解和觀察真的是一件很棒的事,有一些事情如"腳踏車道","公車收費"等我認為學校應該要去正視這樣的機會與問題,人間工作方讓我又重新看到東海對人文關懷與生命體認相關層面的希望與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