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的社會責任

2011年11月14日 星期一

文◎丁柏均(法律系100級)

  在十月五日凌晨,Steve Jobs赫然辭世,主流媒體爭相報導有關賈伯斯的生平與名言,對於這個IT產業的巨人有諸多讚頌。

  現今叱吒風雲的apple,十年前只是個瀕臨破產邊緣的公司,資本主義中的天才賈伯斯,用盡一切手段努力挽救這家他一手帶大卻又因權力鬥爭而背叛他的企業,因此造就出眾所皆知的i系列產品,全世界的蘋果迷也隨之瘋狂。他以顧客至的理念,創造了大眾對IT產品的需求;因為他認為靠著顧客的需求無法創新出跨世代的產品,而是靠著少數菁英的研發人員進行創造。親自發表新的心血,精心佈置演講主題以及高媒體曝光度,為他贏得全世界蘋果迷的瘋狂膜拜。

  這看在我眼底,就如同古早中國的圖騰信仰: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全錄發明出GUI介面(圖形介面技術),卻因為沒看出商機,使得賈伯斯在1979年參觀了全錄的PARC研究所看到原型機Alto後,決定開發GUI介面的新電腦。1983apple推出了apple Lisa,首次採用GUI的商品化電腦。之後賈伯斯又開發出炙手可熱的i系列產品。至此缺了一口的蘋果圖騰成了資本主義的勝者,成了大眾崇拜的神。傳奇性的色彩更把賈伯斯添上了一種神祕性,集完美主義、才華、慾望、獨裁、喜怒無常和殘酷於一身的形象;IT產業的巨人、跨世代的天才成了他一生的勳章。但我覺得最貼切的譬喻是用古希臘的宙斯來比喻他,因為他擁有了強大的現代神之火-cash和強而有力的領袖魅力。

  雖然世人對他有諸多讚美,但他成了剝削勞工的推手是事實、加速了社會M型化是事實、終止了蘋果對社會大多數的慈善事業是事實,以及對我們切身相關的工作權;因為在他的超級能力之下,能有多少人是他所要的菁英呢?(事實上他曾因為其完美主義拒絕了數百個點子)如果本身並不是含著金湯匙出生,而且並無任何突出的能力,就會在資本主義的分類下,被踢到543的勞工行列中(五個人的工作量、四個人的薪水、三個員工)。

  當然世界主流的價值也影響甚鉅,在「勝者通吃」的新自由主義/資本主義社會中有一種較不明顯但更普遍的「歸罪於受害者」的作法。是否有聽過一句耳熟能詳的話:若要成功,就要努力。不管是讀書、考試還是就業,父母、老闆都強調努力;並不是我否定努力的價值,而是當處於不平等的背景中,要獲取到相同的資源,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例如曾蟬聯世界首富13次的比爾蓋茲,其本身的家世背景也非常好,自身的能力也很強,為我們豎立了一個「良好」的典範,關於有錢世家努力賺錢變得更有錢的例子。(除非你的能力是處於金字塔的頂端,才有機會)因為主流媒體只會報導世上光鮮亮麗的一面(尤其我們接收的資訊總是片面且不完全,或許還經過加油添醋以增加可看性)只不過跟有錢之後的賈伯斯最大不同是,比爾蓋茲把他大多數的財產回饋給社會。

  剝削勞工的血汗工廠以及貧富差距,普遍存在於我們(指的是現在還處於中產階級的大多數)看不到的黑暗面,因為沒看見就容易認為不存在。因為資本主義發展趨向極致,導致大財團把持著世上大部分的資源。賈伯斯和比爾蓋茲親手創立的龐大企業,完全的實踐了現代資本主義的核心價值:賺錢再賺錢。當一台售價約500美元的iphone ,其中蘋果的利潤達到驚人的399美元時,我不禁想問:「這究竟要剝削多少勞工呢?」隨著企業追尋著最高利潤,尋求最低成本的時代來臨,產業外移持續加重,工作機會相對的被剝奪,老一輩的生產者又佔據了比較好的位子,那我們年輕人到底該何去何從?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