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期 / 讀者投書/ 我們的擔憂

2009年12月16日 星期三

  文◎憂心的東海人

 「民主」從其字面上的意義來看,就是人民作主,讓人民擁有決定討論公共事務的權力。確保民主制度能夠順利運行的方法,就是全民參與以及全民監督。用這樣的角度來觀察東海的校園民主,其結果是令人擔憂的。

   第十九屆學生會的時候,校園內為了剛搬遷至第二教學區的管理學院硬體設備不佳,而吵得沸沸揚揚。同時關於接駁車收費的問題,也成為校內公共事務討論的焦點,當時的學生會長蔡會長在說明會上強烈反對收費,然而後面幾屆學生會的運作,校內接駁公車從單程 0 元調至 1 元又到現在的 5 元,讓人不禁懷疑,當時的反對是否有效?



  前兩年,中部數所學校的學生,因為不斷的有學生在中港路發生車禍,而發起組織以交通安全為訴求的黑色和平運動。然而學生會除了擺攤連署與在第二教學區門口進行地形勘查兼拍照貼上網之外,根本性的中港路的交通問題依然還是無法解決,每年依然有東海的學生在中港路上死傷。

  學生會成立這麼多年來,除了把固定性的舞會、演唱會等活動辦好外,對於學生權益等問題的改進,基本上可以說是乏善可陳。許多與同學們的生活切身相關的事情,往往在學生會制度設計的限制下,得不到校方和相關單位應有的重視。

  東海的學生會曾是上世紀八零年代時,台灣最先成立校園學生自治制度的幾所學校之一。到如今已經是第二十一屆的學生會,東海人對學生自治似乎也麻木了,沒有人在乎它運行的優劣,甚至是它的存在。當年的東海學生會曾是許多大專院校學生會仿效的對象,而如今面對校園民主、學生自治的瓶頸,東海人是否存有勇於挑戰自我,蛻變自身的勇氣呢?

0 意見: